【精品】初三作文汇编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一个演员演技拙劣,我们可以说“他很努力了”;如果一个运动员成绩不尽人意,我们可以说“他已经尽最大力量了”;如果一个平时成绩优秀的考生名落孙山,我们可以说“他发挥失常”……在当今社会摸爬滚打的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难处。所以有很多人都尽自己所能来谅解他人的失败;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宽容无疑是一种包庇他们的错误在无形之间将他们推向深渊。我们是否应该在众说纷纭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的立足点来对待宽容呢?我们的宽容是否也应该有一个更精确的范围呢?
宽容并不具有一个独立的内涵,它是由“宽”和“容”两种元素组成的合物,常温下为气态;与此同时,人类长期建立起来的道德准则作为容器也有它的容量,宽容的量过少,瓶内压强减少;宽容的容量过多,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宽容的量不是一味地以大为德;而过少的宽容同样会使社会道德扭曲变形。那么“宽”与“容”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意义呢?“宽”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尺度,一种衡量某种行为是否值得我们谅解的尺度。这种尺度在不同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数值,但他一定得游走在道德准则的弹性范围内。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控制这个尺度的数值呢?“容”便给给予我们这份控制能力。与“宽”不同的是“容”的大小是无止境的,我们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来增强我们这份能力。“容”不同于“容纳”,更不同于肤浅的“容忍”,“容”的质量的增加,使得“宽”化学性质更为稳定,使得“宽”在各种情形下都不易发生反应,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保持了这个数值的稳定。
因此,面对他人的各类行为时,我们不仅应考虑是否对其予以谅解,更应注重自己对他人宽容力的平衡,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以期能在道德准则的十字路口上保持交通秩序。那么在此目标下,我们应怎样来平衡“宽”的量,提高“容”的力呢?
其实这并不难。书籍的阅读能提高我们的素养,强化我们的判断能力,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面对不同的行为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与此同时,结合社会现实也显得优尤为重要,一个微笑凝聚了宽容的力量,收起我们咄咄逼人的傲慢之势更是一份宽容的细节体现。如果宽容变成了一味的忍让必然构成错误,因为这样的话也许就会出现工人罢工、农民退耕、军人当逃兵、学生放弃学业等一系列问题,道德准则的十字路口就会车祸连连,成为人皆畏之的百慕大三角洲。
宽容如水,汇聚成德,“德”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的胸襟能容的源源不断的美德。但泛滥的宽容则会把道德的堤坝淹没;过于吝啬的宽容会使美德的长河枯竭;只有恰到好处的宽容才能持续稳定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正如古老的哲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的宽容也正如这水,太少土地干涸,太多则发生灾祸,适量才能维持生态平衡。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这种社会状况,我们的宽容应站在利人利己的基石上,不求大公无私,但求互相理解。我们用道德和法律编织了这个社会网,再让我们用宽容的美德来填补这个网的漏洞,不求天衣无缝,但求不放过每一条漏网之鱼。
假期出去爬山,刚到山顶就看到了一群游客拥挤着,还不断从中传出叫好、喝彩的声音。
我走上前看清了,这块平台上有个长相奇怪的动物石像,大概有一人高。其中一个游客大着胆子爬到了动物石像的颈部跨坐着,还有人因此在下面为他叫好、鼓励他继续往上爬。
可我又分明看清了,石像后面不到两米的地方就是陡峭的悬崖,只有稀稀拉拉的矮小灌木遮拦,根本没有可供缓冲的斜坡,就只是笔直地垂下去。
旁边一个阿姨逗着她三四岁的小孩子:“你看那个人厉不厉害啊?是不是很勇敢呐?”“嗯!是!”“你敢不敢像他一样爬上去?”“敢!”
听到这,我就悄悄地走开了。
我问自己,那个人真的是“勇敢”么?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我会怎样?
他不是真正的“勇敢”。勇敢不是指为了那些可笑的“叫好声”而将自己的安全度之身外,也不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做一些危险而毫无意义的事。
如果是我,我会勇敢地说出:“我不敢。”我不敢将我的生命安全浪费在这种事上,但我敢于“不敢”,敢于说出这句话。
因为我知道新闻中有数不胜数的例子——人们因为他人的挑逗、激将而犯了了让自己后悔一生的大错,他们当时也许为自己豪爽的承诺或行为而得意——他们做了别人“不敢”的事。殊不知,他们也算是一种懦夫,他们不敢拒绝,于是就轻易地践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成果、自尊……
所以,“我不敢”有时也不是“怂”,它也象征着一种勇敢,我自认为是一种更可贵的品质。
天地之大,事物众多,它,也只属于其中的一个。它,一直在冥思苦想着,因为它不甘愿平凡,它认为铁能磨成针,顽石能变成精美的雕塑,他为什么就不能为栋梁之才?。
它是那插在泥土里的一断残枝,它做了个梦,它想长成参天大树。
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它们争着要抢风头,一朵鲜花嘲笑它说:“小枝啊,你怎么年年都是这样,年年都是这样其丑无比。”说完,鲜花高傲的开放了,小枝只是默默地挠了挠土地,看着自己扎根的深度,欣慰的笑了,晚上风很大,狂风暴雨即将来袭,那些娇艳的花朵瞬时东倒西歪,风雨的侵蚀过后,它,依然挺立在那里,而那些嘲笑过它的鲜花只剩下残花败叶,它们的美丽已成为了一个过去式,当然,残枝会依然的挺立而顽强。
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多变的一个季节,很多生物因为承受不了烈日的暴晒而死去,而它却没有,已是连续几十天的干旱,缠绕在它身边的泥土有些开裂,它似乎有些着急,怕,泥土会离开它,它仰望天空,告诉天空它是有多饥渴,而天空好像没有明白意思,依然用那火辣辣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有些刺痛,它和阳光抗争,比比谁坚持得更久。它不会低头,到了晚上,一阵凉风袭来,吹得它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是下雨的征兆,真的,真的下雨了,泥土和它的身体贴的更紧了。
秋天到处的草木都呈现枯色,只有麦田里的小麦们欣欣向荣,他身旁的一棵小麦对它说,嘿,哥们,你看我挺的多直多漂亮啊,看着小麦的身躯,他有些羡慕,它也学着小麦那样挺得直直的,可没几天,小麦就被庄稼人割走了,剩下了一个它,它似乎有些孤单,但它并没有放弃,把腰板挺得更直了。
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世界,它被埋在雪里,不停地挣扎,但是无济于事,它颇有失望,但心中还是不断的挣扎着,终于阳光慢慢的再把雪融化,连忙,它露出了头角,太阳公公好像发现了他,急忙的把它身上的雪融化掉……
又是一年春天,他长高了,变得更加挺直,就这样一直坚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树林里最挺拔的那棵,那么耀眼,那么出色……
灾难,犹如看似波澜不惊的大海,没有人知道它何时席卷而来,汹涌而至,我们能做的,只有微笑,然后迎接灾难。
周文王被困狱中,这突如其来的不是灾难吗?是灾难,但周文王最终还是走过了这场灾难。《庄子·逍遥游》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有人认为庄子太消极,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坦然,一种面对灾难的坦然之心。正如周文王的忍,他除了笑还能怎样呢?灾难已经降临,就必须学会承受,而且是笑着去迎接。
无锡小企鹅公司面对公司倒闭的灾难,经营者以末日管理的口号重整旗鼓,让小企鹅起死回生。这,难道不是灾难中微笑的力量吗?正如金融风景时,香港经济危机加深,李嘉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却依然泰然自若,最终从他的坚持站稳了脚,渡过了这一难关。
的确,灾难犹如世界末日一样,没有人可以改变它降临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笑着迎接它,战胜它。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不在于他能在灾难中得以脱险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他能在灾难来临后,微笑着去面对它。一个在世界末日仍然坚持工作的人是最不可战胜的,因为他连灾难都不怕了,还会有什么令他害怕的呢?末日来临,我不怕,我把末日当生日,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易经》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范蠡在帮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毅然辞去官职,抛弃高官厚禄而一意经商,最后富甲天下。而勾践却因滋长的骄傲而亡国,试想一下,如果范蠡留在越国,他又会怎样呢?灾难有时是可以预测,并避免的,范蠡正是知道勾践的潜力已尽,所以他才毅然离开,从而避免了后来的灾难。其实纵使越国不亡,范蠡一样会有灾难,岂不闻飞鸟尽,走狗烹。
铁矿特大火灾事故,包头飞机坠机,煤矿瓦斯爆炸,又有谁敢说,这是一场无可避免的灾难呢?当我们为死者哀悼惋惜之时,我们可曾想过那些管理者是否应该反省呢?灾难是沙漠中的魔鬼,如果你能未雨绸缪,就一定可以躲开它的魔爪;灾难是彩虹出现前的风雨,只要你能微笑的面对突然光临的它,你就能走过。
人生是一堂课,狼生也是一堂课。
狼,在人们的眼中是坏透了的动物,有各种令人发指的罪行,生性凶残狠毒。但,人们的认识仅仅是主观的、片面的,真正的狼,是站在食物链上端的王者,狼性中有许多人没有的闪光点。团结与耐力,还有更珍贵的执着与拼搏。
母狼紫岚的一生就传授了这些。她,身为一位妻子,继承夫君黑桑的遗志,一定要培养出狼王;她,身为一位母亲,花尽心血培养“超狼”,不惜一切代价;她,身为一位外婆,为了保护狼孙生命安全,与金雕同归于尽。所有的.拼搏,都只为一个执着的信念:狼王。
她的四只狼崽中,最难培养的就是三崽双毛了。由于紫岚对黑仔与蓝魂儿倾注了太多的爱,双毛从小就没有豪情壮志,反倒是一副奴颜婢骨,根本就不是当狼王的料。然而紫岚为了磨砺他的意志,“狠毒”地对他实行非狼的折磨。最终,双毛激发出了狼的本性,将紫岚的腿骨弄断,紫岚成为了跛脚狼。
她为了使双毛成材,改换了母亲慈爱的面容,狠下心来“对付”儿子。但她的心里,该多么纠结啊!一边是心头肉,一边是狼王位,紫岚坚定而又无奈地选择了后者。她没有母爱吗?不是。母爱在执着拼搏中改换了模样,变得毅然而决绝,甚至不惜一条腿。这是悲剧,也是喜剧;这值得赞颂,也值得诋毁。用作者沈石溪的话来说,邪恶出辉煌。
人性与狼性,也是一样的。有些人,为了高远的目标,不顾惜一切,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些人,不求结局,简单了断一生,有的快乐,有的痛苦。人,必须学会,在执着拼搏中安抚自己纠结的心,同时不忘,一切都是为了终极归宿——希望和爱。
人生是一堂课,狼生更是一堂课。
春花开又落,秋风吹着夏月走,而冬雪却无数次纷纷逝去,一岁又一岁,万物之中,有一种距离,可望却不可及。
深冬的早晨,独自一人背着书包下楼,嘴中不情愿地嘀咕着:这大冬天的非要这么早去学校,真想在家多睡一会。
昏昏沉沉地下了楼,走上去学校的路,此时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睡意让我看得不大真切。近了,是一个老人坐在一把躺椅上,他的头顶象是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看上去不禁有些忧伤,无端的兴趣冲走了我的睡意。我又渐渐地走近这位老人,从他的后侧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他。他的眼球向里凹陷,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千沟万壑,眼神中尽是慈祥与善意。
他正坐在椅子上向前方看去,望着那些奔涌向学校大门的学生们,他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小声地嘀咕着:多活泼的孩子呀,好想回到童年呀!他正在感叹自己岁月不再,青春已逝的苦恼呢。
我再次看向他,却发现,泪水象利刃般劈开他原先温和的眼神,整个人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的泪水有些好似化作水汽,漂浮在空中,满含苦涩,满含惆怅。
我暗自暗在想:他心中酝酿的是什么呢,是悔吗?悔自己不用功,不珍惜年少时光;是恨吗?恨自己不再年轻,再活几年便可无声地老去……
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闭上了眼,起身,收拾好椅子,准备回家。转过身来,他看到了我,勉强挤出着一丝微笑,拍拍我的肩:“孩子,努力吧,珍惜自己的光阴,快去上学!”我点了点头。
蓦然之间,我恍然大悟,老人在回首自己的青春之时,万般后悔,想要重来,却已不可能,那是一个人在生命近乎最后时刻,拼尽全力对自己青春的忏悔与告别。有一种距离,是风烛残年与青春的距离,那是万般遥远。当一个人越来越老时,这种距离也就越来越远。
青春与残年的距离,是每个人都希望缩短的,但是,时光似水,滔滔流过,奔涌向前。
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和鱼的距离,一个远在天空,另一个却深潜海底。”但也许,一个人在回首自己青春岁月之时,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才是最遥远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