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作文600字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陕北作文600字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还有几种建筑是靠挖掘而成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凉的呢?
还有几种建筑是建在崖边,甚至在地下的呢?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窑洞。
自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了挖掘窑洞。人们挖掘出一个宽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窑洞,前面装上门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阳光。有些窑洞还会在内部贴纸或窗花装饰。
那么,窑洞是如何挖成的呢?
要挖掘一个窑洞,首先要做的同样是挖地基,但是这“地基”却不能算真正的地基,要根据你所要的窑洞类型确定。地基挖成,就开始打窑洞。把崖面刮平,然后一点一点地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至此,最主要的步骤也就完成了。最后,即是对窑洞做一些简单的修整,在墙面上抹泥与安装门窗等。
虽说都属于窑洞,但各种窑洞却都有自己的名称。
首先是崖窑。“崖窑”即靠崖式窑洞,顾名思义,这些窑洞经常折线或曲线靠山或沿着沟排列,如果山的高度允许,可以往上多挖几层,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窑”。先在平地上往下挖个四方的坑,再向四壁凿出窑洞,一般中间种树,形似“地下四合院”。
最后一种窑洞是独立式窑洞,又叫“锢窑”,看起来像土堆的平房,无须靠山依崖,自身独立,方方正正,也还保存着窑洞的优点。
说到窑洞,《从鲁滨逊飘流记》里的鲁滨逊住的就是崖窑。据说,毛主席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工作时就是住在窑洞里的。
窑洞,这历史悠久的建筑,建在崖边与地下,冬暖夏凉,挖掘而成,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相同的特点,伴随着陕北的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的文化。
清晨,我们坐上从黄帝陵开往延安的长途汽车,,尽情的欣赏这冬天的大自然风光,阳光照耀在大地上,仿佛这就是春天。
这开往山区的长途汽车,沿途常常停下来捎上三两个进城返乡的山里人。这些人一上车总是先热情的打招呼,也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然后再满票看看有无座位。庄稼人大方,不像城里来的,一上车总是先抢座位,等售票人检票时,他们才眼皮也懒得抬得补票。
我们在车上说着、笑着,小小的车厢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在议论窗外的美景,有的在议论着自己家乡的变化,有的则议论进城后的收获……在人们说话间,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从山上飞来,它们一忽儿飞,一忽儿落,像是要把路程分开,一段一段的向山下的小河飞去。当他们飞经车前时,我才发现他们披着孔雀一样的羽毛,锦绸似的,好看极了!瞧,几只小山鸟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中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小鸟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冬天赞歌。
公路沿着一条小河延伸,车窗外的景色就像电影屏幕一样从眼前闪过。这里的山是青的,小河的水更是清澈见底,如果黄河中游的全部低于都是这样的,黄河水真的会变成清的了。
汽车行驶到富县境内,环绕在公路两旁的野菊花,一簇簇,一团团,一堆堆。
大红、紫红、粉红的,也有橙黄、鹅黄、淡黄的。小的一株独放,大的直径有一米多,像一个艳丽的大花篮向你飞来,又离你匆匆而去。在再远些望去,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小山上栽满了无数棵不知名的树木,色彩斑斓,把小山装扮得像个美丽的花环。
我们在喜悦、赞叹和激动中,到达了目的地——延安。
朋友们,这就是我去延安途中所见到的冬天风光。你说,这里美吗?
陕北是作者的老家,有着不一样的风情民俗,下面我们来看看陕北有什么特色吧。
我的老家在陕北,每年放假我们都会回到这里与家人们团聚,这里每家都有窑洞,这种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盖起来比较省工省力。窑洞很高,窑洞最后边盘着一张炕,在炕旁边连着灶台,灶台上有一个大锅和一个小锅,早上起来,把火一烧,炕就变的暖和了。窑洞的窗户是用纸糊的,非常平整,上面贴着窗花,从外边看非常像一个洞,所以当地人称为窑洞。
这里有非常地道好吃的洋芋擦擦,馃馅,油旋,马蹄酥,羊杂碎,凉面等等……别的地方是很难吃到这么地道纯正的口味滴!
让我记忆最深刻活动、那就是每到正月初五,这里都会举行一场隆重的秧歌转灯表演,这是一场别具特色的演出,也是陕北人民非常期待的一场文艺盛宴。今年的正月初五这一天,我们早早起来期待着秧歌队的到来,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人们心里都暖烘烘的,脸上满满都是幸福开心的笑容。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人们有的踮起脚尖,有的伸长脖子,有的小孩坐在父母的肩膀上,都朝着锣鼓声的方向望去,只看见第一支秧歌队扭着整齐的十字步朝我们走来,他们身穿五彩缤纷的秧歌服,手舞彩扇,一会变换队形一会连扭带唱,大秧歌的后面有踩高跷的、划水船的、骑毛驴的,还有一个男扮女装的很是妖里妖气的媒婆,一直在朝人们做各种鬼脸,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大家异口同说“好!好!”。
满街的秧歌让人目不暇接,锣鼓声夹杂鞭炮声震耳欲聋。这样热闹红火的场面让我的妹妹也身不由己地加入其中……这种快乐会一直持续到晚上转灯会开始,每人手持一柱香、谁最早转完灯场、谁福气多多……我深深的爱上了这片黄土地 ,这就是我的陕北老家不一样的风情民俗。
陕北黄土地上的百姓最注重的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
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
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前几天我和爸爸一块儿去了陕北,可惜妈妈没有去成,因为他还要上班。
我还把最好玩的平衡车拿上了。不过我们是选择开车去的,时间又长,路上又不能玩,很无聊。感觉车就像一艘小船颠簸不停,也像一个摇篮,摇来摇去,摇着摇着我就睡着了,忽然船停了,摇篮也不在那么摇晃了,我睡起来了,车也到了。
我们先是去了陕北靖边,在那儿住了一晚上,因为那里有爸爸的几个同学,他们约着一块儿下午去吃饭。当然,他们吃饭是必须要喝酒的,喝着喝着,他们全部都给喝醉了。
第二天,我们先是去了靖边的波浪谷,那也很有意思,那里的岩石就像波浪一样,不过因为这几天经常下雨,所以他们打伞,我只能穿特别热的雨衣,那里的台阶一上一下,特别不平,不过到山谷的最里头,是一片平地,他们进去了两个崖壁之间的缺口,不过听他们说,他们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因为穿不过去,就只好回来了。
接下来我们就往榆林进发了。在榆林,我们先是逛了红石峡,那里也挺好玩的,山壁上有许多的洞穴,在山体上还有一些刻着的字,有些山洞你是可以进去的,里面放着许多佛像。我还发现有的山洞里,一些工人正在用泥搭着佛像。接下来我们就去了镇北台,这个镇北台也是长城的一部分,不过,比嘉峪关的长城可好多了,嘉峪关的长城是用泥土搭的,这里的长城是用砖头搭的,不过听导游讲,他也保存得很完整,只有一部分是修复的。
接下来我们就到了神木,准备在那里住下了。
第三天我们就去了红碱淖,在那里,我的平衡车终于发挥了作用!红碱淖是个特别大的湖,我就骑着平衡车在湖边飞快地来来回回地骑。那湖水很清,水上还有许多海鸟,远远地飞来飞去。
后来我们去了高家堡,听说《平凡的世界》就是在那里演的,虽然我没看过,不过这是爸爸告诉我的,高家堡也没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走路,我们在古镇里转了转,就坐车回西安了。
回来的时候我还是睡觉,睡呀睡,一醒就到了,下一次我们会去哪儿呢?真的好期待啊!
文档为doc格式